1987年,一位意大利老先生扛着摄像机硬闯紫禁城,结果全球都知道了他这个“末代皇帝导演”。这事,就是想出名,得找准地儿拍片儿。
老贝的紫禁城通行证
那时候,能在紫禁城摆弄相机的外国人,那可是比现在开个跑车逛长安街的还要少见。贝托鲁奇拿着咱们国家政府特别给的拍摄证,把太和殿当自己的客厅,整整捣鼓了半年。现在横店那啥影视城弄的故宫景儿,连他那时候用的洗手间都不如。
这家伙够绝的,硬是让尊龙哥在老金銮殿上披挂龙袍晃悠。现在一回想,要是在今天个,抖音上肯定满屏都是“故宫一日皇帝大挑战”的短视频。可人家拍完就拿了九座奥斯卡小金人,咱这网红拍完,顶多就是九张罚单伺候。
意大利人的中国情结
贝托鲁奇他爹那可是文艺圈里的老江湖,这家伙从小就在艺术史和诗集的熏陶下长大。可他长大后,不去拍个《罗马假日》这样的洋片,偏要跑到中国来拍皇帝。这就像个意大利大厨,放着正宗的披萨不烤,偏要来北京摊煎饼果子似的。
拍《末代皇帝》那时候,他对待细节那叫一个严苛,连溥仪那副眼镜都跟历史上一模一样。现在看那些国产剧,崇祯皇帝都能玩手机,跟咱们的老贝比起来,简直就是个考证狂人。也难怪他的电影能登上教科书,咱们的就只能当表情包使了。
争议比奖项还多
这导演挨了不少骂,那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的戏份,半个世纪都还在争论不休。要马龙·白兰度还在世,现在肯定得天天被女权组织围追堵截。但最逗的是,他在最热闹的时候,竟然跑到中国来拍电影了。
后来他坐在轮椅上,感叹当初那出戏真是作死,可人家观众早就把这事当笑话传开了。现在网上还到处是那个“意大利导演教法国人怎么生气”的搞笑图。不得不说,艺术家和普通人作死,区别就在于前者还能拿个奖啥的。
东西方通吃的绝活
这意大利老兄真有才,拿着洋东西拍咱东方的戏,愣是没弄出个《功夫熊猫》来。他那镜头下的紫禁城,连北京本地人看了都感觉不真实。现在有的导演拍个胡同都能拍出唐人街的感觉,这差距,简直能跨越十个时区那么远。
这家伙研究咱们的历史那叫一个认真,听说是为了拍那啥登基大典,把那些清宫档案翻得比故宫里的工作人员还溜。要真有网大导演们能下这功夫,那养心殿里头也不会有太监宫女们蹦迪的闹剧了。
轮椅上的最后十年
2013年以后,老贝就只好坐轮椅了,可这位大佬的退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文艺范儿。他拍电影不玩了,改搞哲学去了,最后一部作品淡得跟龙井茶似的。看看现在有些导演退休后直播带货那股劲,咱只能说,大师的档次那是一直在线的。
那家伙在罗马那破公寓里晃悠了十年,窗户外的景儿连《末代皇帝》里的一小截镜头都比不上讲究。有媒体跑过去挖坟,瞧见他家书架上还摆着那本中文的《我的前半生》。这就叫职业操守,现在的某些明星,连自己演的戏名都给忘了。
留给中国导演的作业
贝导拍了二十几部片子,咱们中国人就认《末代皇帝》那部。就好像去全聚德就只吃炒肝,有点可惜了。不过想想,现在想进故宫拍电影,估计连炒肝都吃不上。
最后来个扎心的:假如有个外国佬想拍《现代皇帝》,你们猜猜他能不能在人民大会堂那地儿拍片儿?